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汪永君 (编号:04-129-8) 摘 要:为满足国际护理人才市场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由于这些学生存在入学年龄较小、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等诸多心理问题与心理压力,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入学时,抓好入学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注重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相结合,发挥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携手创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 关键词:中等职业;涉外护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随着中国加入WTO,职业国际化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快。其中,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尤显突出。作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积极开办涉外护理专业为人才的国际化输出,搭建一个就业平台已十分必要。这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做好充分地就业前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中等职业涉外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最终能否成功。 一、中等职业涉外护理学生心理问题 1、入学年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都是初中生,有的甚至没有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年龄在十二、三至十五、六岁,处于少年期。少年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的时期,也是人生的“第二断乳期”[2]。学习时兴趣仍起着重要作用,观察复杂事物或现象时,往往不能看到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特别是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观察更是如此。由于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习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尤其在外语方面显著。高中三年的学习以及高考,对人都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和磨砺,相当于一次人生最好的挫折教育。在这方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还存在差距。 2、面对学校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是班级的中等生,进入中职涉外班后,学校对她们高度重视,提出较高要求,使其一时难以转变角色,不知如何面对自己及学校,犹疑、彷徨的心理占主导地位。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进入中职后,学习主要靠学生本身的自觉性、独立性、动力性。教师的督促和指导减少。作为一名涉外护理学生不仅要学习大量的护理基础和专业性知识,而且还要学习大量的外语知识,学习的任务十分沉重。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会逐渐加大。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频繁的测验和考试也令学生应接不暇。以上种种实际问题会引发学生焦虑、自卑、嫉妒、无助,甚至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 4、面对身体、情绪调整的心理问题 由于中职涉外护理学生学习时间紧迫、学习任务繁重,因而会导致学生身体、情绪的频繁变化。身体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情绪上会出现烦躁、紧张、失眠、苦闷、压抑,甚至恐惧等不良反应。 5、面对就业的心理问题 就业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一直面对的问题。能否到涉外医院或科室工作,能否跨国工作,这是每一名涉外护理学生奋斗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可是自己距离这个目标有多远,怎样缩短距离,自己能否不负众望,能否见到最后的曙光,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每位学生的脑际,困扰着她们,使她们感到茫然、无助、彷徨、犹豫等。 二、对中职涉外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必须重视,而且要长抓不懈。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校抓起 (1)从学校的治校方针政策上,就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学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专业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拥有优美、宁静的校园自然环境,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人际氛围,上课时严肃、紧张、认真,下课时轻松、愉快、活泼。这样有张有弛的校园生活氛围,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场所。 2、抓好入学教育,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1)从学生进入涉外护理专业之初就加强教育,使学生了解国际护理专业人员就业前景、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当前我国此类学校的办学现状。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学校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跨国就业平台,但这是外部条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学生自己的不懈努力,自身的奋斗才是成功的关键。既然没能考上高中,成了一名中专生,现在有如此机遇,只要自己抓住,勇于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的结果会更好。 (2)学生入学后,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3]。心理档案中,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家庭生活环境、学校学习生活情况、人格特征分析、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另一部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等,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客观地分析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指导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辅导策略。尤其是对那些检查出有心理隐患的学生,更要跟踪观察,定期做心理辅导,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3、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1)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专题广播、专题知识讲座,开展各种心理知识竞赛,发放心理知识传单等。广泛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常驻每位学生的心间。 (2)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信箱,成立心理辅导室等。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给予及时的、科学的、专业的辅导。 4、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练学生意志,提高耐挫折能力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型与实用型兼备,且有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校外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种操作技能比赛,如护理技术操作大赛、护士礼仪大赛、外语演讲大赛、省国家外语“考级”、“考证”等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操作与体验,是真正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在实践中,学生克服了自身的心理障碍,逾越种种意向不到的挫折,锻炼了自己坚强的意志,深刻地体会到生活和实践是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5、教师应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作为一名中职教师,首先,自己应具备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清楚地客观地掌握有关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和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在工作中应克服认知偏差,如第一印象、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近因效应等。合理地运用教育机智来实现教育行为,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6、注重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也才能真正长抓不懈。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这样取得的教育效果才能显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也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效果。 7、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教育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的人才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储备,达到人才市场的要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组织毕业的学生现身说法,激励学生”学必有所用”的就业信念。 8、大力发挥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力量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应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成为社会的任务和职责,使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教育。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真正的开展。学校与家长建立联系档案,保持家长与学校的长沟通,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使家长积极参与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动用社会的各种因素,如社会舆论、影视传媒、报刊杂志等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力量携手共同创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地、长久地开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