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门信息
·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护生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教育
·男性学生在护理课程教育中的特
·解剖小组成果展
·【喜报】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我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省林业卫校学生入选第45届世界
·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
·黑林卫缔造了全国涉外护理大赛
·我校教师孔扬获得全国英语教师
 
首页 > 教研成果
我校语文教材改革刍议
发布日期:2008-04-18 14:25:11  作者:不详
 
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周晓英(编号:04-120-2)
      摘    要:教材的改革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校语文教材的改革虽在较短的时间内已完成,并已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新的职业教育观的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本校专业特点,从宏观思路、深层结构、内容选择、编排体例等多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语文教材。
  关键词: 语文  教材改革   刍议
 
搞好教材改革,进而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是深化我校语文教育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教材改革直接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分,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从教学论方面看,教材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关系到怎样教。现代教学论的重要研究任务就是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好的语文教材还可以培养教师,为他们提出新的理念和更高要求,提供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使他们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锻炼成长。因此,中职语文课程的教材如果不能体现新思想、提供好方法,将会影响教学效果,阻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模式有悖于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全面素质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今后发展的中心主题和根本出路。
        (二)教材改革体现职岗位需求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的语文课程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是所有教育教学因素共同指向的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处处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在现代语文教育中的真实体现。其本质即“学为中心”。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真实需要,建构适合他们的主体式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经验获得的过程体验,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机会。变“教本”为“学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形成有利学生成长发展的语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
        2、以能力为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和培训体现出普通教育接受者所不具有的特性,获得良好的职业素质,得到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和接受。为此,“以能力为本位”已成为职业教育有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旗帜性口号。学生的职业能力即是行业用人的重要检验标准也应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就要以行业需求为重要导向,语文教材的设计既要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体系和知识内在的规律,保证教学秩序与教育质量,又必须顾及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综合职业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应接受更宽厚的语文知识的教育,尝试语文课程教材与相关专业的综合化设计,保证文化课和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为学生奠定宽厚坚实的专业文化基础。
        3、以就业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就是从岗位需要出发,分析不同岗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诸方面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职业环境的真实性,创设特定情境,提供体验途径,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以利于形成个体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此,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定位也要从岗位分析出发,改变“学科本位”“学科中心”的倾向,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做法。在目标的确定上,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就业人员语文能力水平的需求标准;在内容的选择上满足实际生产岗位的层级、种类需要;在结构上满足劳动力市场所需人才的素质结构要求。教材的设计中还应包含职业情感的目标取向,除了关注知识、技能层面以外,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层面的目标,关注学生就业所需的人文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养成。
  二、我校语文教材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以上原因,我校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因此笔者认为我校语文教材改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针对生源状况,体现基础性原则
  根据我们中职学校近几年学校生源水平逐渐下降的情况,教材的编写应把“重视基础”的原则放在重要位置,在内容编排上适当复现基本知识、强化基本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性学习和提高性学习。具体作法是:教材的起点较低,设置“学好语文”、“强化基础”单元,重视与学生学习基础的衔接。
  (二)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体现应用性原则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取舍上,打破固有的“系统性”,淡化文体分类,以语文基础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为组元依据。重视应用语文的学习,可单独编制“应用语文”教材分册,选取适用于中职学校主要专业的常用文体,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适应职教教学改革需要,体现分层原则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差距较大的情况,教材的编写应进行“分层次”的编写尝试,在教学单元上分出“基础层”、“提高层”,在教学篇目上设计“必学”、“选学”和“自学”层,在课后习题和配套练习册中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
        (四)针对学生学习特点,适应训练、检测原则
        为适应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好的实际情况,新教材应采取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以适量的内容训练他们的做法。编排中进行练习设计,配套编写学生“训练册”,目的是使学生增加实践,通过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强调实用,更新选文标准原则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教材的主体,也是教与学的主要材料。精心选取适量的符合教学要求的好作品,是编好一套语文教材的基础。以往的语文教材选文标准强调典型性,即入选作品一定要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考验、历史检验的经典。因此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认为: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不是应当掌握的全部内容,而是教学活动的“范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通过关于某些话题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和获得的过程。因此,教材的选文应在保持典范性的同时,从学生的不同年龄、文化知识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和实际学习需要出发,选取更实际、有用、适当的作品入选。
  三、对我校语文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教材虽在许多方面做了改革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大改革力度。
  (一)“低起点”问题仍然突出
  中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问题已在意料之中,但对其严重程度仍然估计不足。教材中虽开辟了“强化基础”单元,但仅仅一个单元的容量难以完成强化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任务。修订时虽增编了“补习课本”,但因多数学校不能安排更多的课时而难以发挥作用。教材质量监测调查中很多教师反映教材偏难,内容过多,完成教学任务存在困难。
  (二)“分层次教学”在教材中没有明显体现
  一方面,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材存在起点不够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和想升高职继续深造的学生教材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需要,技能性强的专业与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的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
        (三)整体设计思路需要改革
        新教材在许多方面作了改革的尝试,但有些地方仍保留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设计思路。贯彻“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能力为目的,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劳动者职业能力为目标,研究如何对受教育者作为公民进行基本的民族语文素养教育和作为就业者进行专门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普通公民应具备什么水准的语文基本素养,卫校学生就业应具有什么样的语文专业能力。可以开发教材结构的新思路: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确定各层级就业人员所需的语文基本知识与能力标准,对学生进行相对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为其继续学习打下厚实基础。以“实际”“有用”为原则确定学生就业语文语文水平标准,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用的专业语文训练,使其获得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更具适应性与实用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定会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就业人口的职业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教材开发应突出职教特色
   1、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减少“成果”型的有形答案的给予,增加对学生自己质疑设问的启迪,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激活原有知识储备,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通过对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完成学习。在以训练为主线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将更实际、更适用。
  2、增加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与验证,也应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课文是范本,是师生对话的“话题”,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言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材料背景下进行。因此,给学生材料要充足、丰富,能启发学生探究。只是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教材要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职业,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
  3、职业学校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更具综合性,教材内容更要接近职业生活和社会实际。语文的学习仅仅考虑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当给各专业学生以相应的专业语文素质教育。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功能的辅助教材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和文化熏陶,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水平。
   (五)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
  中职文化课教学课时有限,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总量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的内容,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汉字方面:识字大于写字,在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字基础上,适当扩大识字量;词汇方面:强化用词练习,淡化背词义式的释词;阅读方面:增加阅读量,注意培养语感,减少文章分析;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职业背景和导向的听说练习;文言文学习方面:减少古汉语知识的灌输,选用优秀、短小、生动、可读性强、易于背诵的作品。
   (六)教材应为专业课学习服务
   语文教材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科体系的学术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新编中职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已有较大创新,强化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鉴赏是人们对文学形象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首先应当能够感性地接受,理性地理解,才有条件达到评判的阶段。可以尝试新的组织结构,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情感为起点,以时代为线索,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编排结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接受作品,理解作品,产生共鸣,体验艺术鉴赏的过程与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