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文明创建
【红色传承·光耀林海】征文展播|在红色印记里 读懂了使命与担当
发布日期:2025-11-05 15:12:26  作者:牛芳芳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现代化新森工新林区建设的的磅礴力量。近期,全校师生纷纷以笔为桥,以小见大,以史鉴今,抒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奋斗之志。


一等奖作品《在红色印记里 读懂了使命与担当》

  第一次站在龙江森工的林海前,我就被那片一望无际的绿震撼了 —— 风穿过松林,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一段段藏在年轮里的红色故事。作为黑龙江省林业卫生学校的一份子,这些年,我从新教师成为老员工,再见证毕业生扎根林区,森工的红色精神始终像一束光,照亮我对“责任”与“奉献”的理解。  ​

初遇:当林海故事叩击心灵​

  2014年,一场以“青山常在,奉献最美”为主题的“全国最美职工朱彩芹”报告会在哈尔滨举行,我有幸在分会场观看了此报告会。朱彩芹1988年与丈夫王学堂组建沾河林区首座“夫妻塔”,驻守海拔584米的451号瞭望塔,承担森防通讯中转任务。1996年南沾河特大火灾期间连续25天值守,完成千余条信息转接无差错。2004年确诊红斑狼疮后仍带病工作,在火险中连续奋战6昼夜传递火情。她27年坚守防火瞭望塔,身患重病不离岗位,在异常艰苦环境下,精准传递火情信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神”。当报告团成员讲到朱彩芹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无私无畏,特别是在身患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时,讲到面对父母、孩子的无限愧疚时,我鼻子一酸——原来“守护”可以这样具体,这样坚定。那天离开会议室时,风还是凉的,但我心里却热乎乎的。我摸着胸前的校徽,突然明白:作为教师,我承载着像朱彩芹那样,为林区人带去温暖与希望的责任。森工精神不是口号,是一代代人“把心扎在林海”的坚守。

深耕:让红色精神住进课堂与心底​

  成为教师后,我总想着把森工的红色故事带进课堂。第一次上讲台,我没有着急讲课文,而是给学生们看了一段周雅杰的采访视频。周雅杰是龙江森工集团杨木桥林场的一名全科医生。1987年从营林专业转行学医,1992年脱产学习后选择回到杨木桥林场工作,成为当地唯一外出学习的医生。面对山路崎岖、交通不便等困难,她身背药箱上门服务,日均接诊30余人次,涵盖老人、儿童、妇女等各类患者。‌作为全科医生,她不仅处理常见病,还承担接生、针灸等任务。面对林场缺医少药的问题,她通过自学提升医疗技能,成为当地百姓的健康守护者。每逢春节,周雅杰就会被林场百姓留住。这些年,她没能回山下父母家过过一次春节。每次回家,她总想多陪陪父母,可是他们的团聚经常被林场患病职工的电话打断。甚至双亲过世,她都没能第一时间在身边守候……有的同学说:“老师,我看哭了,这就是咱森工人的魂啊!”那一刻,我特别骄傲——我们不仅在讲故事,更是在传递一种力量,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心里扎根。

守望:见证青春在林海绽放​

  每年毕业生离校时,我最牵挂的就是那些去林区工作的学生。段秀洁是2015届涉外护理专业的毕业生,2015年12月30日早8时,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公路客运枢纽站,正在等车的段秀洁,看见车站广场前人群簇拥。她上前听见有人喊“有人昏倒了”。当时,段秀洁发现,倒地的中年男子两眼上翻、嘴唇发紫并口吐白沫,颈动脉不波动,呼喊也没有应答。她就按照实践所学的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大概进行了5个循环,男子出现了微弱生命迹象。当天,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参与接洽急救中心的枢纽站副站长孟小杰注意到,段秀洁的腿直接跪在冰凉的地面上。孟小杰回忆直到段秀洁和救护车医生沟通情况时,才看清她的样子,没想到是这么小的一个女孩。因为抢救,段秀洁不停地连续发力,摘下帽子后已是满头大汗。当有记者要采访段秀洁的时候,段秀洁说“没那个必要吧,这是我应该做的。”由于段秀洁的优秀表现,她被黑龙江绥棱林业局职工医院破格录取为正式护士,她本可以出国深造、就业的,但是因为对森工的情怀,她选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林区百姓服务。像段秀洁这样放弃国外、国内优越的生活和工作,选择扎根林区的毕业生不计其数。

  如今,每次走过实训室,看着学生们穿着护士服认真训练的样子,我都会想起那些触动心灵的瞬间。森工的红色精神,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力量;不是过去的故事,是我们当下每一次认真备课、每一次志愿服务、每一次守护患者的行动。​

  未来,我还会带着学生们走进林海,听更多红色故事,做更多实事。因为我知道,当更多人读懂森工的红色印记,就会有更多人愿意为这片林海发光发热。而这片林海,也会因为这份传承,永远郁郁葱葱,永远充满希望。​